你觉得只把音符弹出来就行了吗? | 带你细谈5首必弹钢琴曲

来源:无锡市歌舞剧院微信公众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VqL2v8VEAtEt57DthTB0xg

现在有很多小盆友在练琴时

只知道把 音符 弹出来


却不重视 音乐 其他方面的重要

比如以下这位“熊孩砸”

1.gif

“熊孩砸”眼中的谱子

也许只是这样的


2.webp.jpg


而她 需要知道的是


01
音乐背景


3.webp.jpg

比如作曲家生平、作品风格、生活的时代

当时人们的音乐审美等

了解这些能够帮助孩子把握好乐曲的整体风格


02
曲式结构


4.webp.jpg

整个作品的曲式和构架

比如三部曲式ABA、二部曲式AB或 回旋曲式ABACA

了解这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有章法地练习


03
和声调性


5.webp.jpg

这是音乐的色彩感的体现

了解作品的和声走向后能够把握曲子的灵魂



还有N多细节

比如 乐句,呼吸,触键,音乐性格......


此时“熊孩砸”的内心......


6.webp.jpg


想要练好钢琴,除了技巧,还需了解些什么呢?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

五首必弹钢琴曲


音乐的背景,结构,调性,和声

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正确演奏他们

这些你都知道吗?

****

巴赫初级钢琴曲

7.webp.jpg

创作背景

巴赫 初级钢琴曲是大名鼎鼎的德国作曲家巴赫爸爸为他的孩子们创作的一部非常基础的用复调手法写成的钢琴曲。在刚刚练习这部作品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会觉得很茫然,觉得这些曲子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奇怪?小步舞曲,吉格舞曲,进行曲,这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巴赫生活的年代,也就是巴洛克时期,是不流行给音乐起一个非常形象的标题的,而是以音乐的体裁来命名的,所以在巴赫初级钢琴曲中,会有N多小步舞曲,这个是不是也困扰着刚刚学习巴赫的小朋友你呢?

乐曲分析


▼巴赫初级钢琴曲 第6首 谱例

8.webp.jpg

曲式结构AB(单二部曲式)

**段 A:第1-16小节

第二段B:第17-32小节


乐段分析(和声调性)


A段

这首作品,是建立在G大调上写成的。A段可以分成两个乐句,**乐句从1-8小节,**乐句结束在属和弦,左手的低音声部非常流畅。第二乐句从9-16小节,结束在I级主和弦上,构成一个完全终止


B段

B段的亮点在于中间出现了升do,巴赫在这里采用了一个近关系转掉,将曲子从G大调,转到了它的属调D大调上去,随后又回到了G大调,*后结束在了G大调的主和弦上。


为什么弹巴赫的跳音,不能太跳?


很多小朋友都抱怨,巴赫的乐谱上,明明写着跳音,为什么我不能像弹练习曲那样跳起来?而是要断奏?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在巴赫爸爸生活的时代,现代的钢琴还没有发明,所以,巴赫爸爸所创作的作品,都是在古钢琴上演奏的,为了模仿古钢琴上跳音的效果,我们用断奏来代替跳音。


NO.2
布格缪勒钢琴作品**首《坦诉》


9.webp.jpg

创作背景


布格缪勒 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他的主要贡献是为儿童创作了3本钢琴练习曲:0p.100,Op.105和Op.109;其中Op.100的25首是*常用*受初学钢琴者欢迎的。


布格缪勒的创作风格在作曲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传统,在情调上却带有浪漫色彩,因而既严谨又优美,抒情。作为练习曲,他不仅考虑了技术训练的课题要求,还强调了音乐表现。他给每首曲子加了标题,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力。因此,学习布格缪勒练习曲应把技术训练和学习音乐表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乐曲分析


▼布格缪勒钢琴曲**首《坦诉》谱例

10.webp.jpg


曲式结构 AB(单二部曲式)


**段 A:第1-8小节

第二段B:第9-23小节


乐段分析(和声调性)


A段


这首曲子首先是在C大调的基础上写成的。从左手的和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和声走向,从**个和弦C大调的主和弦I,到第二小节IV级的第二转位和弦,第5小节到属和弦之后转到第6小节的主和弦I,然后通过一个重属和弦*后解决到了属和弦。因此,这个结尾是一个半终止的结尾。


B段


B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13小节的升fa,和降mi这些变化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和声小调的色彩,让音乐由大调的明亮转向了稍幽暗的小调。之后,同样18小节的降mi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让色彩变暗,*后转向了大调结束全曲。这种做法是19世纪的古典音乐中比较常见的,通过变化音来增强音乐的色彩感


什么是音乐的色彩感?


音乐色彩感是和和声紧密结合的,其实就像绘画当中的颜色那样,比如大三和弦就会给人带来一种明亮,阳光的感觉,而小三和弦就给人比较忧伤,不安的感觉。在布格缪勒这首作品中,通过频繁转换和弦的方式,变化音乐的色彩感,令曲子听起来非常丰富,而不是很乏味。

NO.3
《F小调小奏鸣曲》op.12,第三首,**乐章


11.webp.jpg

创作背景


詹姆斯·胡克 是一位英国作曲家,这首曲子是他所创作的《12首小奏鸣曲集》中的第三首的**乐章,这首作品的创作时期是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采用了经典的宫廷舞蹈节奏

乐曲分析


▼《F小调小奏鸣曲》A段谱例

12.webp.jpg

曲式结构 ABA(单三部曲式)


**段 A:第1-8小节

 第二段 B: 第9-20小节

第三段 A:再现**段


乐段分析

(和声调性以及演奏要领)


A段


第1小节开始于F大调主和弦I ,从第四小节开始转到了属和弦 V,再从属和弦回到了主和弦I,构成了一个完全终止 I-V-I


▼《F小调小奏鸣曲》B段谱例

13.webp.jpg

B段


从9小节起,开始于F大调主和弦的**转位,之后走到降B大调,第10小节开始转到了G大调,11小节到C大调,然后再一次回到F大调。


它的乐句应该如何演奏?


分句是音乐的乐句感,使音乐像说话一样自然连贯,防止听起来机械。动作要领,手腕转动有助于音色的均匀,连贯并且有方向感。练习时,通过手腕,能让音乐充满活力,而不至于呆板,死气沉沉。

NO.4
约瑟夫·海顿《A大调行板》

14.webp.jpg

创作背景


海顿 是古典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大半生都在为皇室服务,所创作的大半数音乐都是为贵族所作。但他出生平凡,成长背景也比较朴实,他的音乐风格优雅既精致可爱,不浮夸,又有着他独特的幽默感。这部作品是一部双主题变奏曲

乐曲分析


▼《A大调行板》**部分谱例

15.webp.jpg

什么是双主题变奏曲?


首先 变奏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多用于钢琴,主要的形式是将一个短小的主题进行不断的变奏,有点像变色龙,每次变奏都会在主题的基础上,在拍子,速度,和声等上面,加上一点点小变化,听起来差不多但却又都不一样。变奏曲可以只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有两个主题,此首乐曲就是带有两个主题的变奏曲


弦乐对于海顿作品的重要性


海顿非常擅长写弦乐四重奏,他非常了解弦乐的演奏方式和配置。所以在演奏他的钢琴作品时,也要尽量去模拟和想象弦乐四重奏的声音。因此,练习海顿的作品,可以将弦乐的声音和演奏方式运用在钢琴乐曲中。演奏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建议大家多听听古典时期的弦乐四重奏,有了感觉以后,就可以在弹钢琴的时候,想象弦乐的效果。


▼《A大调行板》1-4小节谱例

16.webp.jpg

弹奏左手的顿音的地方,就不要过于连贯,也不要太跳跃,而是,类似弦乐的连顿弓那样,似断非断,有一定的弹跳感和重力感。

NO.5
肖邦《钢琴练习曲》op.25.no1

17.webp.jpg

创作背景


肖邦 所创作的12首钢琴练习曲,每一首都有一个与音乐气质相符合名字,比如“离别”,“蝴蝶”,“风弦琴”,“东风”等等。他每部作品的诗意是建立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上达到的,也就是说,如果演奏技术不到位,是很难达到这套练习曲震撼人心的效果的

乐曲分析


▼《肖邦练习曲op.25 ****》谱例

18.webp.jpg

为什么弹奏这首作品时要突出某几个音?


在肖邦的这首“风弦琴”练习曲,左右手的音密密麻麻,看着大家眼花缭乱,那如何才能找到某一些更加重要的,需要突出的音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音都需要用很强的力度去演奏,像这一首曲子,小编觉得有点像“夹心饼干”,演奏时,需要突出*高的声部和底下*低的声部,就像两片饼干那样,中间填充的那些音,可以演奏出“一片”,也就是不需要很强的力度,弹得时候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棉花”,或者“填充物”。


想象是打开肖邦练习曲的钥匙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通常都是有一个美美的标题,大家要有跟着这个标题想象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音乐所表现的含义。比如这首“风弦琴”,大家完全可以发挥想象,想到那些被精心画在穹顶上的那些可爱的小天使,手里抱着竖琴的画面,美妙的天籁之音就这样随着指尖流露出来。




联系我们
无锡市梁溪区解放南路558号


0510-85033559(办公)


wxsgwt@126.com
公众号